庄子至理名言大全
庄子至理名言大全
1.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2.
乱世而饕富贵,这种只顾眼前享受,不顾将来死活的短期行为在中国人中是最普遍的。
3.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
4.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5.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6.
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庚桑楚》
7.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8.
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9.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10.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11.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12.
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13.
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中国社会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洁之隐士,唯独没有敢于入世、挑战社会、进行抗争的勇士。
14.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15.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16.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17.
庄周慧眼,透彻小人、圣人,主张保全人的本性,可现实中汲汲于名利的俗子如过江之鲫。中国人反异化也过早了,物质文明尚不发达,就反物质文明,只能导致贫穷、落后。 52.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18.
庄子有对社会的深沉的忧患,可惜,他忧患的结果不是抗争,而是逃避。
19.
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20.
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www.yipinjuzi.com
21.
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22.
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一品句子。
23.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24.
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25.
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26.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renwugushi.com]。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7.
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中国人没有多少是非观念、真理意识,诸子百家都是教导人们混淆是非,不辨善恶,或以恶为善如儒家以束缚人之恶德为善德,法家以暴力、诡计为善行。
28.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9.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30.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31.
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32.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33.
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34.
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35.
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36.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37.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38.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天地》
39.
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随遇而安,知天乐命,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
4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41.
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42.
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43.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44.
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
45.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46.
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47.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48.
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49.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50.
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51.
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知道吗?反而危害我的身躯。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伤害他人;行义,反面危害自己。
52.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53.
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