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客观评价历史上唐伯虎的文学地位
怎么客观评价历史上唐伯虎的文学地位
导语:一代才子唐伯虎的文学成就是相当的好,是当之无愧的江南四大才子。但是要说他的文学地位如何,这个在当时的历史上,没有定论。
一说起唐寅唐伯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画、字和风流才子。特别是前些年以冯梦龙《唐解元一笑姻缘》为蓝本改编的电影《三笑》的上映,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其“风流”的印象。其实,除了书法、绘画之外,唐寅在文学上的地位也不可小觑。
首先,他16岁就考取了秀才,29岁又在乡试中考取了全省第一名:解元。且在考前就曾扬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如此的自信、如此的胸有成竹,可见其文学的底蕴非常人可比。
如果不是被人诬告,受到了“科场舞弊”案的牵扯,那么或许真如他所说:“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会元!”何为会元?会试、既全国考试第一名!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写到:在这一年的考试中,考官出了一道让人十分费解的题目,据说当年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没能找到题目的出处,还有人只好交了白卷只有两份卷子写出了完美的答案。……这两份卷子的作者一个是唐伯虎,另一个就是徐经。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殿试时则只有两个人参加,您想想:状元郎除了他,还会是别人吗?
我这种推论绝是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唐伯虎身上的确“蕴藏”着“连中三元”的可能。
据记载:在中国古代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文科类“连中三元”者仅有17位!倒霉的唐伯虎虽然未能将这一数字改写成18,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却是当之无愧的。否则,又怎能被人们誉为明四家之一、吴门四家之一、江南四才子之首呢!
唐伯虎留给后人的诗约600余首,其风格一反常态,不受“格律”的束缚,多以民歌形式出现,通俗易懂。
最后,我们引用他在《桃花庵诗》中几句诗,来看看这位才子的一身傲骨吧: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