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爆炸贝电影《亡命救护车》观影感悟精选3篇

爆炸贝电影《亡命救护车》观影感悟精选3篇

爆炸贝电影《亡命救护车》观影感悟精选3篇

篇一:

人物单薄

尽管《亡命救护车》的时长相当长,但并没有留出太多的时间来刻画三位主角,尽管他们的表演令人信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感觉非常脸谱化。

杰克·吉伦哈尔和叶海亚·阿⼘杜勒-迈丁饰演的银行劫匪两兄弟作为主角,人物形象相当笼统,除了他们抢劫银行的基本动机,我们对他们并没有多少了解。

同样地,他们挟持的急救员卡姆(艾莎·冈萨雷斯饰)的角色性格则主要由她的工作和职业背景来定义,虽然冈萨雷斯的表演讨人喜欢,但给人的印象也不过是又一个贝女郎而已。

简单来说,这三个主角都非常“功能化”——他们就相当于串联起一连串疯狂动作场面的道具,这样来看,他们基本上确实合格了。

篇二:

一直想突破,一直在跑偏

迈克尔·贝首部导演作品《绝地战警》1995年4月北美上映。此时,中国内地市场刚刚拉开引进分账大片的帷幕,影片在1995年下半年内地公映。

以此为开端,迈克尔·贝的电影凭借极强的商业号召力,屡屡被引进。他的《勇闯夺命岛》《珍珠港》《变形金刚》等等作品都曾亮相内地大银幕,成为一代影迷的观影记忆。

迈克尔·贝的电影,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简单的情节+猛烈的视效。但是,在华丽的商业外包装之下,迈克尔·贝一直想给电影赋予深刻内涵。

在发掘作品深度这件事情上,迈克尔·贝最努力的一次应该是执导《珍珠港》(2001)。这部根据战争史实拍摄的影片,以3个小时的片长来呈现那一场美军的噩梦。

《亡命救护车》:迈克尔·贝的电影不灵了

从故事格局到战争场面,都彰显出迈克尔·贝想拍一部史诗片的决心。只不过,影片过多描绘了三位主人公的恋情,前半部分和爱情片无异。这就极大削弱了《珍珠港》的史诗气质,导致影片无法跳出商业片的窠臼。

再比如这部《亡命救护车》,片中在人性方面的挖掘也很努力。两名劫匪丹尼(杰克·吉伦哈尔 饰)、威尔(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饰)不同肤色,但他俩是兄弟,因为威尔从小就被丹尼的爸爸收养了。

两人虽同是劫匪,其实人物关系大有玄机。威尔只是来找丹尼借钱,结果被丹尼强行拉入伙。所以,在整个抢劫和逃窜的过程中,威尔一直都在想办法让丹尼向警方投降。

《亡命救护车》:迈克尔·贝的电影不灵了

威尔想做回好人,他始终在保护着救护车上的急救员和受伤警察。他让整个逃亡的过程充满变数,这是影片中展现的人性之光。

迈克尔·贝探索人性的手笔总是浅尝辄止,或者方向跑偏。比如片中的丹尼陷入警方重重包围还负隅顽抗,这名狡猾的悍匪一心求死的做法偏离了现实。

再比如,结尾威尔为了救人,从背后射击丹尼的那一枪。在威尔已经重伤的情况下,他还能射中目标?没有他这一枪,丹尼也会被警方狙击手命中。进一步想,威尔真的能开枪射击自己的兄弟吗?这一枪虽然令人震惊,但不太符合逻辑。

迈克尔·贝始终想让角色贴近现实,但最后又脱离了现实。毕竟是爆米花电影,仍然要遵循结局必须震撼的商业规则。

《亡命救护车》:迈克尔·贝的电影不灵了

作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之一,迈克尔·贝有着极强的执行力。《亡命救护车》在去年疫情期间开机拍摄,前期拍摄仅用了38天,高效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

但是,太热衷于套路化的电影制作,又让他很难突破自我。

篇三:

迈克尔·贝在《亡命救护车》中虽然尽可能发挥出了自己在炫技上的能力,无人机俯拍镜头的大量使用也扩宽了电影的视野,然而可惜的是从乏善可陈的剧情,到苍白无力的人物,都使电影所预想的视觉冲击在最终看来只是让人倍感疲乏,坐立难安。

根据同名丹麦电影的翻拍,过小的格局题材使这部电影的原片时长仅有80分钟,原有故事并不出彩,而迈克尔·贝或许是发现在这一故事很符合自己的风格,所以揽下了这一剧本的二次创作,首先与前作最为不同的是电影在时间上被拉长到了136分钟,作为导演的他试图通过更为饱满的故事赋予电影契合美国社会现实的纵深,但这种尝试在我看来并没有成为电影的亮点,相反使电影变得冗长空洞。

原作里是两人抢劫银行的动机是兄弟救母,到了这一版变成了阿富汗退役黑人老兵,为了救妻子被养兄弟丹尼拉下水抢劫银行,两人抢劫银行后为逃脱劫持了救护车,试图在洛杉矶摆脱警察到底围堵, 看似剧情因为主人公身份的丰富剧情变得饱满,但在成片上却并不是这样。在电影中两兄弟虽让人感受不到兄弟情义,亡命的劫匪也全然没有被逼上绝路的样子,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所谓公路逃亡就差没下车散步,更为让人诟病的是电影一面试图劫匪想救护急救车里的警察,一面又毫无顾忌的对其他警察出手,自相矛盾的设定使剧情显得失智且潦草。

在特效上,热衷制造惊险场面的迈克尔·贝如果按照以往的水准发挥本并不该出什么问题,然而他在这部电影中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但无论是手持镜头摄影,还是无人机俯拍,在这部电影中的运用都不够出彩,甚至于过于频繁的镜头切换让人反感,而《亡命救护车》自身的故事限制了特效的用武之地,电影虽偶有惊险刺激的场面,但这种水平惊险一而再,再而三的滥用,到最后已然让人视觉疲乏。

其实从对原作的大幅删改,是能看出迈克尔·贝对这部电影寄予了很大期望,电影的惊险背后,这位导演想将这部移植到美国土壤的电影迸发出更强的戏剧张力,善恶之间的人性更本该成为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但明显迈克尔·贝或许玩的转特效,但对于如何塑造鲜活立体的人物,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浪费了大量时间的文戏,却将处于抵抗还是放弃矛盾中挣扎的劫匪变成了话唠,在中段开始完全垮掉的节奏,使电影最终都没能在文与武之间找到一个洽和时分的支点。

花里胡哨的炫技并不能支撑起一部电影的看点,面对一个二次创作的剧本,迈克尔·贝只是继《变形金刚5》后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现如今他对节奏掌控上有多么的糟糕,以至于制造了这场拖泥带水的亡命逃亡。

篇一:

镜头太晃

虽然流畅漂亮的摄影是《亡命救护车》的一大亮点,但太多的摇晃镜头却往往会过犹不及地破坏观影的沉浸感[renwugushi.com]。

既然这部电影绝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一辆行驶中的救护车展开,出现一定程度的镜头抖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救护车内的对话场景中,迈克尔·贝把镜头紧贴在主角脸上,以至于画面剧烈晃动严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甚至让人犯恶心。

再加上狂乱的剪辑,在观影过程中,《亡命救护车》总会让人不时感受到一种明显的感官超载,继而疲惫地从所看到的画面中暂时抽离出来。

当然,对于喜欢迈克尔·贝电影的观众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篇二:

身为导演迈克尔·贝,以及「迈克尔·贝主义」(Bayhem)的粉丝,这次他所玩的镜头运动,可说是癫狂到一种让人大呼过瘾的程度!

什么环绕镜头、仰角构图等都不在话下,这次迈克尔·贝还引入了「无人机」来拍摄,使其原本就很「过动」、追求「速度感」的视觉风格更加花俏。

诸如在城市大楼间急速旋转、下坠的空拍画面,或是感觉镜头就快撞上警车的飞车追逐戏,在知名的无人机团队「LightCraft」的操作下,这些动作场面都便得更加动感、看起来更惊心动魄!如若从视觉层面来看,本片大概是自《变形金刚2》之后,迈克尔·贝真的能靠「炫技」来为观众带来娱乐与震撼的一次吧?(不过「爆破」这个元素,迈克尔·贝这次倒稍微节制了一点)

《亡命救护车》另一个让人感到满意的点,在于迈克尔·贝终于懂得找个好剧本,让自己能在有限(受控)的框架中尽情发挥,而故事又不至于讲到支离破碎。

本片故事乃编剧Chris Fedak改编2005年的丹麦电影《亡命救护车》,其「单一场景」模式的剧情高概念,竟意外地与迈克尔·贝所喜爱的「碎嘴式的文戏」相得益彰。

当观众看到两位男主角,杰克·葛伦霍与叶海亚·阿巴杜-马汀二世二人十分焦虑地在争论该如何解决这场死局,甚至在女主角艾莎·冈萨雷的挑拨之下,两个悍匪出现嫌隙时,观众还真的会感受到一点点「龙门客栈」式的张力!

你若要说《亡命救护车》是一部「有着精彩场面的惊悚片」,我想一点也不为过。

(用「迈克尔·贝主义」的视觉风格来拍惊悚片,岂不有点像之前的东尼·史考特?

此外,「懂得在关键时刻放慢下来」也是迈克尔·贝这是真的能成功营造紧张感与气势的原因之一。就说一场抢银行的戏,杰克·葛伦霍冷静地放警察进入银行,而镜头慢慢带到躲在暗处蓄势待发的劫匪。观众确实地感受到这种一触即发的紧绷感。

迈克尔·贝声称在开拍前有先去复习一次麦可·曼恩的《盗火线》,显然是十分有帮助。

本片的文戏有办法这么精彩,另一个功臣便是男主角杰克·葛伦霍。

综观以往迈克尔·贝的男主角,无论是马克·华伯格、莱恩·雷诺斯和威尔·史密斯等,都很擅长「一本正经地耍嘴皮子」、连珠炮地丢出搞笑台词来制造笑料的演员。

杰克·葛伦霍虽然也有着能够「碎嘴」的功力,但他却同时能够表现出某种「丧心病狂」的特质。当他板起脸来注视着你,观众是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内心的冷酷,以及压抑着的怒火。

所以当他带领着犯罪团伙去抢银行,或在救护车上对着同伴、谈判代表发飙时,观众会真的十分害怕这角色失去理智,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

总之,个人认为迈克尔·贝在《亡命救护车》这部片中,终于找到了平衡点,既有酷炫的镜头语言与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且不至于会炫技到人觉得无聊;文戏也同样地成功制造出了这个故事该有的紧张感及峰回路转,还不会像其他几部作品那样发散。

身为一个迈克尔·贝的粉丝,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现,再次在大银幕前被「迈克尔·贝主义」震撼,夫复何求呢?

ps 但如果认真要挑本片剧情结构的毛病,也并不是挑不出来啦。(今日头条:影评团Mtalk)

电影一开始以「兄弟情」破题,用「退伍军人没有得到善待」来切入故事主线,但最后结局却是收在,「女救护员找回了人性,是个女英雄!」 ……

篇三:

如果非要在近期电影中找到一个能够值回票价的作品,那我推荐大家去看这部新片《亡命救护车》。

作为一部好莱坞出品的商业电影,这部电影几乎具备了所有爆米花影片应该具备的特点,比如亲情、友情、追车、爆炸、枪战、大场面。

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动作场面和追车戏,这样的爽片,还讨论什么剧情的合理性啊,爽就完了!

难道就只有我吃迈克尔贝这套吗?

《亡命救护车》这个片名就相当具有脑洞,在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想很多观众都会好奇,救护车究竟能拍出什么花样。

事实上在这部影片中,救护车只是作为一个展开情节的媒介,一众主角团通过这辆救护车展开生死追逐。

这样的设定虽然有些令观众若有所失,但从实际的观片感觉来说,这个元素的加入还算新颖。

在主创阵容上,制片方也是花了大心思,导演上选择的是曾经执导过数部《变形金刚》的迈克尔·贝。

这位导演虽然执导过的作品高分的不多,但是他几乎都能票房大卖,尤其是2007年国内上映的《变形金刚》更是成为当年票房最好的电影之一。

一个导演往往能决定一部影片的风格,迈克尔·贝的风格就是大量的爆炸镜头,人称“爆炸贝”,事实上大量的爆炸镜头在电影院中确实能最大程度激发观众的激情。

而《亡命救护车》这部影片同样拥有大量的爆炸镜头,这使得影片能够保证全程快节奏,观众在看电影时会不由自主地全程投入。

在《亡命救护车》的剧情上,导演显然没有摆脱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惯用手法,他选择通过兄弟两人的兄弟情入手。

为了营救病危的母亲,身为退伍军人的哥哥和罪犯弟弟合谋抢劫银行,然而在抢劫完成之后,两个人被警方穷追不舍。

而他们好不容易获得的救护车上还有一个顶尖的医生和重伤的病人,人性的抉择也在这个时候出现。

在情感的叙述上这部影片只能说是一般,也就是在及格线附近徘徊,但好在文戏的部分并没有让影片的核心内容失色。

不过,这部影片目前的评分还未到达理想程度,从观众的评价来看,看过的观众对于影片的追逐戏较为满意,给出低分的评论大多也集中在文戏上面。

客观上说,《亡命救护车》绝对算是近些年来商业电影中的创新作品,这部电影不像传统商业电影那样,换个场景讲述同样俗套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大胆使用了极多的无人机镜头,或左或右的镜头变换不仅仅是从不同角度展示角色,更是通过这种镜头的变换来将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起来,从而尽可能让观众拥有充足的注意力来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文戏。

《亡命救护车》作为一部警匪片来说绝对是合格的,这主要归功于迈丁和吉伦哈尔两位演员,这两个人一个是去年艾美奖的最佳男配角,另一个是多年陪跑影帝的提名专业户。

两个人的实力从这部影片中就可见一斑,例如在紧张刺激的追逐战之中,两个主角依旧能通过口中的歌曲给影片赋予一丝活泼的感觉。

时至今日《亡命救护车》已经在国内上映了数天时间,单日票房达到前三的水平,只可惜受限于大部分地区的国内观众没法去到电影院,这部影片的国内总票房只有不到七百万。

对于一部投资2.5亿美元的电影来说,国内票房惨不忍睹,但是这也不能说明这部电影差。

选择在这个时期上映作品,这个成绩已经算不错的了,等到更多的观众有去电影院的条件,这部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应当会迎来一个飞跃。

这种电影在家看,和在电影院看,视听感受完全是两码事。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没有和其他电影一样,选择线上播放的原因吧!

总的来说,《亡命救护车》就自身条件来说能够满足观众对于商业电影的绝大多数需求,我们能在其他爆米花影片中看到的元素,这部影片同样有,并且质量也不差。

当然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过多困惑文戏部分的纠结,毕竟对于一部爆米花影片来说,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全程高能,已经超越绝大部分的同类型影片。